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中国美术家网MEISHUJIA.CN | 设为首页 | 13366838869
logo
  1. 资讯
  2. 会员
  3. 视频
  4. 热点

别具匠心 随心而动——艺术家傅文俊作品欣赏

 

 

【艺术简历】

傅文俊,1955年生,中国当代艺术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主要从事数字艺术、摄影、装置、油画、雕塑、综合媒介的艺术创作,提出并创立了“数绘摄影”艺术流派。

傅文俊以他的数绘摄影,探索摄影与中国画、油画、装置、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话,在当下的数码时代拓展艺术的边界。透过摄影和其他艺术形式互相配合,把看似难以理解的讯息转化成平易近人的概念,反思历史与人文的各种问题其作品多呈现艺术家对东西方历史、文化、人文方面诸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包括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中国传统在快速变革社会中的遗存与传承、中国社会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等。

 

 

《红场》傅文俊 数绘摄影 140×560cm 2017

 

 

《红场》 细节

 

 

《红场》 细节

 

 

《红场》 细节

 

中国美术馆、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大学、今日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圆明园遗址博物馆、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等机构曾举办傅文俊个人展览;他受邀参加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佛罗伦萨双年展、塞尔维尔双年展、德国北部艺术区国际艺术大展(NordArt)、“未曾呈现的声音”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平行展、罗马视觉艺术三年展、伦敦艺术双年展、萨莱诺当代艺术双年展、基安恰诺国际艺术双年展、万国双年展、首届地中海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三年展等重要国际艺术展览。

曾获得阿根廷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金奖、埃菲尔铁塔大展“世界最佳艺术家”奖、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洛兰佐国际艺术大奖”、全球艺术奖等国际艺术奖项。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今日美术馆、圆明园遗址博物馆、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美国肯尼迪家族、联合国世界人民理事会、大足石刻博物馆、重庆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法国国家美术家协会、埃及艾哈迈德·邵基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和藏家收藏。

 

 

《红色风暴》傅文俊 数绘摄影 100×145cm 2017

 

主要个展

2020,《意随心动:傅文俊艺术作品展》,艺术外滩浦西馆,中国上海

2019,《再次进场——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展》,重庆美术馆,中国重庆;

2019,《相机绘画:傅文俊的摄影创作》,香港大学,中国香港;

2018,《这是摄影吗——傅文俊数绘摄影个人展览》,戴尔瑞艺术中心,美国博尔德;

2017,《傅文俊:数绘摄影的写意方式》,四川美术学院,中国重庆;

2017,《内心的自省:傅文俊数绘摄影的艺术表达》,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巴塞罗那;

2017,《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5,《迷思之像——傅文俊抽象观念摄影作品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15,《摄影叙事——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展》,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

2010,《走过场》傅文俊历史观念摄影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0,《圆明园南移1400公里》,上海非艺术中心,中国上海;

2010,《双园记—当惊世界殊》,重庆市图书馆,中国重庆;

2010,《精神的图示》,北京圆明园遗址博物馆,中国北京。

 

 

《列宾和他的儿子》傅文俊 数绘摄影 100×145cm 2017

 

主要群展

2021,《为那不勒斯而狂》驻地群展,蛋堡,意大利那不勒斯;

2021,中国与布基纳法索复交3周年当代艺术展,银帝艺术馆,中国北京;

2021,边界艺术展2021 | 身体+城市皮肤,THE ROOM当代艺术空间,意大利威尼斯;

2021,都市乡村,ARTLAND,在线虚拟群展;

2021,百年风华、百花齐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市新文艺组织作品展览,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中国重庆;

2021,混合身份——画布国际艺术展第三回,伦敦线当代艺术空间,英国伦敦;

2020,“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

2020,《全球对话2020》,联合国成立75年特别活动,谷歌艺术与文化;

2020,《人与机器》,MILLEPIANI艺术空间,意大利罗马;

2020,《疏远的身体》,现在博物馆,在线展览;

2020,见证现实:老工业基地及三线建设摄影展第二站,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中国上海;

2019,见证现实:老工业基地及三线建设摄影展,重庆美术馆,中国重庆;

2019,威尼斯心灵世界2019国际艺术节;意大利威尼斯;

2019,美国纽约AIPAD摄影大展,94号码头,美国纽约;

2019,时间之镜——首届重庆国际实验影像双年展,中国重庆;

2018,“艺术迈阿密”国际艺术博览会,美国迈阿密;

2018,萨莱诺当代艺术双年展,意大利萨莱诺;

2018,典亚艺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国香港;

2018,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中国上海;

2018,基安恰诺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基安恰诺美术馆;

2018,艺术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德国慕尼黑;

2018,世界艺术迪拜,世界贸易中心,阿联酋迪拜;

2018,万国双年展,圣玛利亚米塞里克尔蒂亚学院,意大利威尼斯;

2017,俄罗斯联邦世界杰出艺术展暨中国艺术家国际巡展,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研究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

2017,罗马视觉艺术三年展,Complesso del Vittoriano,意大利罗马;

2017,伦敦艺术双年展,切尔西老市政厅,英国伦敦;

2017,首届地中海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帕勒莫;

2016,意大利三年展,意大利维罗纳;

2016,向埃及和埃及文化致敬国际艺术展,艾哈迈德·邵基博物馆,埃及开罗;

2015,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15,第十八届塞尔维尔双年展,葡萄牙塞尔维尔;

2015,北部艺术区国际艺术大展(NordArt),德国比德尔斯多夫

2014,首届世界摄影组织-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上海展览中心,中国上海;

2013,“未曾呈现的声音”,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2012,“观念维新-中国当代影像简史”,北京寺上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2,第4届广州三年展项目展“去魅中国想象”,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10,法国巴黎自由艺术家会展,巴黎大皇宫,法国巴黎;

2010,“焊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回邀请展,海牙美术馆,荷兰海牙;

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798艺术区,中国北京;

2009,第35届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东京都AJAC现代美术展,日本东京都美术馆,日本东京。

 

 

《岁月静好No.1》傅文俊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4

 

文化内涵的对望与想象

文/傅文俊

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经神学、哲学与科学的三重洗礼,除自身逻辑的正常发展外,作为外在因素的人类也改变着它的存在状态。当然人类作为文化的参与者,充当着正面与负面的双重角色。就负面影响而言,从纵向上看,近百年来人们急功近利的把自己纳入各种各样的普世价值,部分的扭曲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与复杂多样性。从横向上看,人们以迫不及待的实用心态利用西方文明,片面的改造传统文化从而忽略了民族文化本身的独特内涵。

基于此,我创作了《岁月静好》系列作品。身着传统服饰恬静端坐的仕女对琴棋书画的演艺成为我创作的主题。不难发现这一系列作品无论是内容抑或形式上都具有很强的图像化特征。我之所以对画面进行图像化的处理除增加画面形式美感外,关键在剔除人物错综复杂外部表象,简以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组合将我所想表达的创作概念更为直接的呈现给观众。

 

 

《岁月静好No.2》傅文俊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4

 

人物的服饰、头饰与琴、笔、书以及青花瓷板凳等图像清晰营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即气定神闲。而这种心理状态充分的展示了古人的文化内涵。首先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部表象,就像周礼和汉服不同一样,从古代中常服礼制到今日的便服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要求,也是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与文化内涵的表现。试想如果画中人物皆着当代服饰,我想手中所拿的一定是iPad或手机吧。我在创作中通过展示古人这种静、定、闲式的修身养性的生活状态,希望与身处当下的观者在文化上古今对望,从而审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想象。因为对我来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得出一个结论,而是让人们在观看作品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作品进行独自的延伸。

这次创作我将焦点投掷在中国文化遗产的风云变化上。从我创作的人物中不难看出古人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以及隐含其中的文化权利。画中仕女淡泊明志、仪态内敛虽然她们身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而今即使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也不免浮躁与现实。究其原因,便是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本身,使功利目的与效率价值取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的重视与尊重,使得当下的文化不免落入庸俗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渊博的内涵变得肤浅且表面。当然我并非指传统就是好的,因为如果脱离当下具体的语境这个审视标准来谈论传统是没有意义的。纵所周知,有关传统的讨论近些年不绝于耳,有人主张尊重传统有人主张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岁月静好No.3》傅文俊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4

 

我承认我迷恋古代“士大夫”对待文化的境界和高度,厌恶现今喧嚣的文化修养与伪君子。这也是我选择琴棋书画创作素材的原因,但我并不说要脱离现实,将修身养性、独善其身作为应对社会的方法。我只是希望人们可以静下心来,以平和内敛的心态,与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对望,而不是生活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切实际的想象中。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痴恋于传统,但其对传统的认知皆来源于文字记载而有片面的主观的想象。加之思想上不断受到有别于古代的意识形态教育,因此,对“传统”缺乏整体理解。他们并未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没有立足于当下现实去理解观念。经典中的文字意义直接被生拉硬拽至当下,通过主观想象附会所谓的经典。所以,全面的认识传统是审视传统的前提,惟其如此,才能将传统当做一种反思的力量。不同只是构造的人对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认识,而我对传统资源的重新利用,是为了重新发现因现实而自我放弃和自我忽视的传统价值,并让其成为我艺术实践的课题。

 

 

《岁月静好No.4》傅文俊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4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在我的创作技法上,以笔墨与西画技法这两个概念中予以展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在应对传统文化所做的艺术实践,基本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肇端。内是从水墨语言本身着手,外则是使形式本身得以转变。此次我的创作就是从后者入手。我采用了后现代的解构、挪用以及并置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现代油画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在没有改变笔墨语言构架的前提下,把传统文化放置在国际艺术的范畴中来。有人将我此次的创作定义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觉得用“调和”更为贴切。在西画颜料与传统笔墨语言、西画装裱模式与中国传统绘画材质绢本的对举式概念下的调和。我用小写意的技法将稀释的油画颜料施展出水墨的气韵,并将绢本设色的材质裱以油画框。这种多重跨界的尝试也表明了我对传统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能片面的脱离当下语境用传统去评判当下,也不可断章取义的去审视传统。而应放慢脚步,在相互的多次的对望中抓住传统的内涵。传统的精髓就像我画作中的那片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形态上拥有了无数次的变化,但其实质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观看他的人而已。

 

 

傅文的数绘摄影

/毛秋月,艺术批评家、浙江大学博士后、上海同济大学副教授

 

近年来,中国艺术家傅文的数绘摄影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大量的艺术作品,如《空山新雨后》、《小楼昨夜又东风》、《问茶》、《F1》、《人间四月红樱桃等,傅文俊逐渐将“数绘摄影这一概念发展成为一种清晰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图像摄影是通过数码后期调整多重曝光摄影图像组合绘画元素,以揭示独特的视觉效果。它强调重新发现和重图像资源。傅俊的作品不仅出现在重要的国际展览中,而且得到了许多当代艺术史学家的认可。

 

方法

傅文本人曾经说过:“我在我的作品中其实融入了很多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体会。很多人说我的作品‘不像摄影’,但是‘不像摄影’,反而是一种新的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改变任何东西,做一些跳脱常识性的改变。”傅文俊以摄影为媒介进行艺术表达,综合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精髓,如达达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概念艺术和波普艺术。在摆脱纪实摄影束缚的同时,傅俊的数摄影捕捉了绘画元素,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写意们为人们提供意想不到的革新和视觉体验。美国当代女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曾指出,自盛期现代主义绘画之后,艺术作品就极大地拓宽了媒介的内涵。媒介可以是某种事物,也可以是行为本身。换言之,媒介不再拘泥于具体的物,而存在于与观众进行沟通的场域之中。为了挑战人们对艺术媒介的内在观念,傅文邀请观众思考艺术的界限。

 

 

《空山新雨后》 傅文俊 数绘摄影 100×100cm 2017-2018

 

特点

语境和观看者的参与

摄影一直被视为一种纪实性的艺术,而数摄影则模糊了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观众邀请进入由艺术家创作的不同场景去。傅文的作品应该被视为一个序列来看待,因为序列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完整的语境。正如美国当代学者克劳德·赛努齐(Claude Cernuschi)在分析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弗兰兹·克莱恩(Franz Kline)所指出的那样:“人们根据作品周围的画布以及他们所内化的参考框架或解释背景来描述单个作品。因此,一幅像是《普罗斯特1号》(Probst I)这样的抽象绘画不可能有一个单一的、固定的意义,或者说,会在观众那里唤起相同的情感共鸣。它的意义不可能独立于观者而存在……意义或共鸣存在于观众心中类似地文俊的数摄影也取决于语境和观看者的参与。

 

加剧对立

傅文曾经这样总结过他的创作手段:“我的观念将以拼贴,并置等方式表达”。拼贴和并置是西方现代和当代艺术的重要创作手段。它们最早是由20世纪早期的现代艺术大师发起的,如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乔治·勃拉克(Gorge Braque,最终掌握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等后现代艺术家的手中。但不同的是,西方艺术的后现代并置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对立,而傅文则加剧了不同物体之间的对立,从而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了张力。

 

 

《公元前350年》 傅文俊 数绘摄影 140×175cm 2014-2015

 

分解和重构

傅文用各种分解和重构塑造了他的数摄影。当代评论家凯瑟琳·库(Katharine W. Kuh认为,现代艺术的核心便是“分解”。她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破碎的外表,凌乱的色彩,分散的构图,分解的形状和破碎的形象。自现代艺术诞生以来,艺术的每个部分都被分解,包括颜色,光线,颜料,形状,线条,空间,绘画表面和布局。现代艺术一直强调“分解”,但是,分解并不意味着缺乏规则它试图建立一个新规则。换句话说,分解是另一种形式的重构。通过这样做,艺术家分析扩大和分离过去人们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并且,还经常为他们提供一些丰富而复杂的体验。

正如当代艺术史学家伊夫-阿兰·博瓦Yve-Alain Bois指出的那样,大多数抽象艺术家从不厌倦强调其抽象概念主题的丰富性。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艺术家,傅文一直试图表现出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这是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问茶》系列作品中,文俊选择在画面中心位置呈现中国传统茶馆的典型日常物品,但整个图像却又显示这些物体的碎片和分割。一方面创作者将历史带回现实之中,另一方面强调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在他的《小楼昨夜又东风》、《空山新雨后》等作品中,傅文思考了过去和现在的二元对立。其创作过程非常耗时。例如,为了创作十二生肖系列,傅文曾经花费很久在圆明园拍摄纪实摄影。回到重庆后,他又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总体工作。世界的细致观察以及大量繁重的后期加工在傅文俊的创作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红樱桃》 傅文俊 数绘摄影 140×175cm 2014-2015

 

抽象

探索抽象是数摄影的一个主要特征。虽然我们经常感觉很难描述抽象,但是对于抽象的体验却是我们视觉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傅文俊似乎是一位典型的抽象艺术家。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不完整的。在1935年与克里斯蒂安·塞沃斯(Christian Zervos著名对话中,毕加索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并不存在抽象艺术。你必须从某样事物开始。然后你才可以移除所有现实事物的样子;这样就不存在任何危险了,因为事物的概念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抽象”和“具象

菏泽新理想电脑培训学校  杜中良  李玉凤官方  杜中良官方 中国书画网 京龙艺圣 红心伟业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2011-2015
京ICP备11041342号-3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9(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3.8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