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中国美术家网MEISHUJIA.CN | 设为首页 | 13366838869
logo
  1. 资讯
  2. 会员
  3. 视频
  4. 热点

记:筑梦黄河•相见银川——全国(银川)第二届坦培拉绘画学术邀请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行区的步伐,由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银川美术馆承办的“筑梦黄河•相见银川”第二届坦培拉绘画学术邀请展于8月5日上午在银川美术馆开幕。

银川美术馆馆长刘勇主持开幕典礼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少志致开幕辞。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孔喜致开幕辞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姜中立代表参展艺术家致辞

坦培拉(俗称蛋彩画)是英文“Tempera”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坦培拉绘画的艺术特色在于速干、技法自由、光彩自然、和谐悦目、色彩稳固、画作耐久。坦培拉绘画是欧洲早期绘画之一。14至16世纪,坦培拉绘画以其完善的技法和材料,独特的绘画风格达到了艺术巅峰。

此次展览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孔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姜中立、武夷学院教授杜宝昌、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贾海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高海军、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项仕中、内蒙古著名画家韩欣潮、广西艺术学院教师王馨曼、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苏利、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高家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夏理斌、宁夏著名画家钮维,12位来自全国坦培拉绘画研究领域优秀知名艺术家来银市进行艺术交流。这也是继2020年“第一届坦培拉绘画学术邀请展”后再一次高水平坦培拉绘画的集中亮相。

此次展览作品题材多样,有人物、风景、静物,亦有古典、超写实、表现、抽象等多种画面风貌。

参展艺术家与嘉宾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党委书记张少志,宁夏美协顾问王印泉,宁夏美协顾问孙立人,宁夏美协顾问张键,宁夏美协副主席、银州市美协主席李晓春,宁夏美协副主席李东星,宁夏美协秘书长马惟军,银川书画院院长孙燕,银川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王心悟,银川市美协副主席费春,宁夏企业家黄宁圆等合影留念。

艺术家们对坦培拉绘画的研究深入而独到,技法熟练,不但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面貌,也能用画面色彩语言、形式语言体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感动观者,达到“古法今用”的艺术目的。

展览之余,艺术家们汇聚一堂,畅谈黄河文化、交流坦培拉绘画技法,展示佳作,领略塞上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饱览雄浑的大漠景致,秀丽的塞上风光,古老的黄河文明。

此次展览时间为8月5日至12日。“艺术家来自国内不同的城市,受到黄河文化的感召,携精品力作来到银川展出、交流,共同探讨坦培拉这一古老绘画材料技法如何与黄河文化、银川地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此次展览旨在搭建起银川市同全国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推进黄河资源环境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打造沿黄魅力城市,对外展示银川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形象。”银川市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参展艺术家与银川美术馆馆长刘勇合影留念

记者采访了12位参展艺术家了解到:-

《爱笑的秘鲁女青年》 50X60cm    刘孔喜

《宁夏北长滩风景》 布面油画   60x80cm   刘孔喜

刘孔喜教授是我国最早的坦培拉绘画艺术家,他笔下家喻户晓的“青春系列”是我们一个时代回忆。出版的几部坦培拉技法著作,为我国学子完善坦培拉绘画技术做出贡献。

在展览之余,刘孔喜教授,去了北长滩写生基地,做了写生绘画,谈到自己的感受:除了静静地坐在画室里创作,我也喜欢对着外面的人和景写生,这是感受生活、触摸自然的一种方式,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碰撞刺激着我要表达的欲望,直接写生的方式更能将眼中看见的景物表现的自然酣畅,这是令我感动和醉心的一种绘画状态。

《凝固系列 》  布面油画  160cmx120cm   姜中立

《凝固系列 》  板上油彩  30cmx30cm    姜中立

姜中立教授选择具象绘画形式,但不主张对现实的简单复制和描绘,希望通过具象绘画的形式呈现出“陌生而有距离的现实”, 渴望在作品里传递出既现实又虚拟的境界。姜老师“凝固系列”就是把现实的生活碎片和岁月痕迹固化下来并把当代转瞬即逝的生活情景与遥远的、逝去的、历史的图像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逝去的虚拟景象,使观者在视错觉中,在画面人物的似真非真中,以历史的眼光感受现实。凝固系列是把当代的生活情景凝固而转化为历史的存在了。

《初秋百合 》 60x60cm    杜宝昌

《吉祥武夷》  60x60cm    杜宝昌

杜宝昌教授的坦培拉作品《初秋百合》完成于2015年,之后至今断断续续一直在局部调整修改之中,在银川美术馆展出前,又进行了一次调整绘制。可以反复刻画完善,是坦培拉材料作品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欧洲早期,僧侣亲自绘制坦培拉圣像画,绘制过程也是僧侣修行的主要功课。坦培拉作品多次绘制、反复修整中,逐步增加了作品的层次与内涵。细微微妙的变化,丰富的色彩层次,琥珀般的质感,是其他画种难以启及的,这也是坦培拉绘画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作品《吉祥武夷》完成于2016年,画作中花卉后面的景色是武夷山核心景观“天游峰”。朝霞中的花朵结合双世遗的丹山碧水,作者运用坦培拉技法经过反复罩染完成。作品要追寻一种诗意的境界,主观化色彩色调处理,精心绘制局部、整体和谐温馨,作品力求融入自己的感受、情感及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追求主观真实,再现作者心中理想的风景。

《难离 》 100x100cm  贾海膺      

艺术家贾海膺的坦培拉作品《难离》的创作灵感来自,2020年初春,疫情封闭结束,驱车奔赴内蒙古开始工作。刚刚进入内蒙古境内,天边的景色令他迷醉。凛冽的春风仿佛把天空与山峦硬硬的撕开一条亮带,将沙土不做商量的倾泻而下,天空、山峦、河水,草原朦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晚开始在画布上重温场景,色粉的流动与滞留片刻间让贾海膺老师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又回到记忆之中,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山水,哪里又是自己。那一刻,山水即我,我即山水;那一刻,贾海膺老师知道自己难离这片天地,难离这个色彩堆叠的世界。

《花围巾二》 板上坦培拉油画  29.7X21cm   高海军

《红围巾》板上坦培拉油画29.7X21cm  高海军

高海军教授近几年的木板坦培拉油画创作,均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女性为描绘对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能歌善舞,勤劳质朴,人物形象与内地不同;不同少数民族服装服饰的美感,能够带给艺术家极大的艺术创作灵感与启示,以及创作冲动。表达新疆少数民族人民淳朴气质、宁静幸福的生活,是高海军教授最重要的艺术基点。

《文明系列之无界互联时代》 布面油画 200×150cm   项仕中

项仕中教授长期身处古都西安,其艺术创作的重要关注点是丝路文明,多年来主要致力于《文明》系列的创作实践,以对丝路相关文明遗存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证为基础,以写实油画技法描绘丝路文明遗存与当代人类及文明进行交流对照的主题,思考古今文明对于人类与世界的价值与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当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全球经济文化互融发展的大背景下,本主题油画创作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明系列之博考明辨》 布面坦培拉、油画  180×200cm  项仕中

《文明系列之博考明辨》描绘的是老学者与青年学子在对敦煌彩塑进行探讨的情景,以写实风格的油画来呈现当代人对中华古代文明遗存的考察研究状态。老者手捧敦煌彩塑画册作讲解状,而青年则专注于测量雕塑。人物搭配讲究高低错落与动静关系,画面较为复杂,借以光线来统一大关系,在光影的作用下,使人物、道具与环境具有强弱与显隐的对比关系。本画构图均衡,讲究微妙的疏密关系。技法采用坦培拉与油画间接画法结合的方式,绘制时在强调造型塑造结实的同时,注重笔意的生动性与色层的丰富性,增加画面的绘画性,且具有抚今追昔的怀旧气息。

《文明系列之无界互联时代》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古罗马王政时期伊特鲁里亚的陶塑作品《维埃伊的阿波罗》。多年前项仕中教授在罗马考察期间参观茱莉亚别墅•伊特鲁里亚国家博物馆时看到了这件特殊的雕塑作品,它具有希腊雕塑古风式的微笑与轻松活泼的姿式及衣纹处理特点,尤其是它迈步前行的姿态显得与同时期雕塑有很大的差异,这都激发他的浓厚兴趣;而且当时项仕中教授看到很多观众都在使用手机拍照,所以就有了古今人物通过手机“互联”的初步设想,后来构思成一个当代中国青年手持手机,而用以暗示西方文化的古代雕像也以同样的姿态手持手机,两人步调一致,健步向前,跨过具有西方特点的画框来到了移动互联时代。本画表现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手机是当代信息化文明的浓缩与象征,所以以今古人物都手持手机前行的姿态来暗喻古今丝路的文明交流和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蒙晋峡谷之夏》  综合坦培拉150×60cm 韩欣潮

《蒙晋峡谷之夏》  纸本素描150×60cm  韩欣潮

坦培拉技法传承数千年,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各国各时代艺术家所总结出的坦培拉技法异常丰富,制作程序也复杂,当今AI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在绘画领域中,AI可以完成油画、水彩等画种,但目前尚未有制作坦培拉作品的报道。

艺术家韩欣潮研习坦培拉20余年,深切感悟到坦培拉绘画是用胶、用底粉的艺术形式,在沿袭千年古法制作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艺术形式及绘画材料,探索坦培拉技法的更多可能性。

米开朗基罗曾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韩欣潮老师力图践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经验,每在创作坦培拉作品前,都要先绘制一幅素描,以此来探求素描究竟只是一幅画的基础,还是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可延伸的艺术形式?本次韩欣潮老师参展作品《蒙晋峡谷之夏》就是其探索历程之一。

《灿烂的阳光》  板上坦培拉  40x60cm  苏利

《艺术家肖像》 板上坦培拉 120x90cm 苏利

苏利教授谈到:坦培拉作为一种兼油与水两种特性的特殊材料媒介,它一方面因其水性有着质地轻薄、透亮水润的特点,能以细密的笔法层层叠压,产生细腻通透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又因其油性而有着色彩耐看沉着、附着性强的特点。而肖像画极为强调画者与其创作对象的心灵沟通,坦培拉的材料特性恰好适应了这一点--需要画者耐心地以细密的笔触将画中人的灵魂交织成永恒。

艺术家苏利教授的肖像作品,都是将瞬间变成永恒,通过坦培拉这一特殊的绘画材料把描绘对象呈现在画面上。

《功勋炮之二》木板坦培拉 27.5X30cm   高家明

《军号》木板坦培拉  25X33cm   高家明

高家明教授的两幅作品,素材均来源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分别表现沧桑的火炮局部和受过战争洗礼的军号,采用了水性坦培拉绘画技法,由于水性坦培拉技法比较简单,不用过多考虑色层覆盖和衔接等问题,这使高老师自己能更专注于物体复杂结构的深入刻画中,进而使作品效果更加突出。

《风景1》  38x38cm  夏理斌

《风景2》    38x38cm  夏理斌

夏理斌教授作品以坦培拉和油画材料结合,谈到自己的体会:“写生”是画家与生活、自然直接对话的一种方式。画家会把对自然物像最强烈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出去。写生既锻炼了绘画能力:面对生动的客观对象要迅速的捕捉色调和用绘画的语言组织画面;又可以积累大量素材和作品。中国传统绘画也讲究“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注重在写生自然中吸收营养、提炼绘画语言。西方文艺复兴先驱乔托去广场写生,将写生中的建筑物画入画中,开启自中世纪以来作品关注人间生活的新风。当画家内心对现实世界产生感受后,经过逻辑上的调整和情感的润色后经由双手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观者。此时的作品既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又是画家世界观、人生观的表达。画家通过写生表现客观对象,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传达自己的精神与感受。此时的写生已不是简单的再现客观对象,而是受客观对象启发后画家心中的所想所感所悟。当合适的绘画语言能够恰当的表达画家内心情绪和感受时,将会是绘画作者最愉快幸福的时刻。

画家研究传统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如何在一个继承传统的语境下进行有现当代意义的探索和推进,作为青年画家来说值得深思。怎么样能准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是每个青年画家值得探讨的问题,既不失传统,又不是盲目地去否定传统、追逐时尚。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课题。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影像、数字技术等都能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逼真度,立体的再现现实中的真实景象。绘画创作是以“现实记忆”的视觉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感受,给观画者提供联想、思考的空间。

艺术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生活已离不了艺术,哪天要是没有动画笔的话心里便会觉得空落落的,似有没吃饭、未喝水般的难忍。一旦坐在调色板旁,手握画笔、面对画布,心情异常舒畅。大脑和身体也习惯了每天的涂涂画画。绘画成为了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唯有这种方式才能尽情表达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喜所悲。绘画也成为了刻骨铭心的思维方式,唯有这种方式才能包容我感受自然、感知世界、感悟历史。艺术的无穷魅力吸引着我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探索。在艺术面前自感如此弱小,只有不断丰富自我,才能逐渐接近艺术。提高技能,丰富语言表现系统;扎根传统,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关注当今,丰富对时间生命的感悟,是为了更好地走近艺术。感恩生命中有艺术相随,感谢艺术学习道路上先生们的言传身教。享受学习艺术、探索艺术的过程。生命不息,绘画不断⋯⋯

《热带水果》  40×50cm  王馨曼

《仲夏夜》  40×50cm  王馨曼

绘画语言秩序是伴随时代精神而不断转化,坦培拉这种绘画语言的审美品味、视觉感知、材料特点等都与我想表达的绘画内容和画面品质提供了更多艺术语言探索的空间。坦培拉有水性、油性、水油性混合的三种绘画形式,不同的材料运用呈现出不同绘画语言特质,亦油画的厚重和饱满、亦水彩的柔和和典雅。

在王馨曼老师的作品中运用水性坦培拉绘画技法,馨曼老师是想把画面中女性柔美的特质和水性坦培拉媒介材质特点结合起来,在结合西南地区本土绘画语言,使自己的坦培拉绘画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东西方间文化、思想、材料的融合,在馨曼老师追求画面呈现良好的画面视觉时,更多是思考绘画内容所体现的精神性和感受力,即表达对亚热带气候生活下人和物的赞美和期望。

《细草微风之父亲的草原》27X32cm    钮 维

《细草微风之远逝的路》 27X35cm    钮 维

悠悠我心,庶几远方,没有到过草原的人,不知道天地的苍茫辽阔。出生于内蒙古,工作在宁夏的艺术家钮维,怀着对养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的深切眷恋,怀着对于大草原的热爱崇敬之情,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洞察力,借助坦培拉材料才能做到的细腻笔触,描绘出大草原动人心魄的美,着力于局部刻画所引领的触觉感受与精神共振的心理学效应,为风吹草低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赋予了坦荡自由的人格化魅力。

多年来钮维老师坚持写实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呈现辽阔大草原四时晨昏,山川草木微妙的光影变化,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视力的退化给创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笔触精妙细微的写实作品的创作更是受限于视力。艺术家对于自身无比热爱的创作对象,很难再用以往这种写实的手法技艺去呈现,见证了艺术创作和每位艺术家身体条件的变化后,生命历程里,一段情感细腻笔法精妙的作品阶段已是弥足珍贵!


据悉,本次展览将会有画册出版发行,与社会各界朋友汇报展览情况。


菏泽新理想电脑培训学校  杜中良  李玉凤官方  杜中良官方 中国书画网 京龙艺圣 红心伟业
版权所有:中国美术家网 2011-2015
京ICP备11041342号-3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795(s)   34 queries
update: